新天光电:弘扬“三线精神” 书写智能装备制造发展华章

历经50多年的发展,在世界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新天光电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产业链,实施“民族品牌”战略,同时在与同行企业、高校合作中发展和壮大新天产业,在贵州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在贵阳贵安扎实推进“强省会”行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忆苦思甜,发扬和传承“三线精神”

 

走进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85号信箱”展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三行振奋人心的标语:“重振河山待后生,白手起家兴企业,哪里需要去哪里!”简短一句话浓缩了广大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新天光电的前身是在“三线建设”时期由上海光学仪器厂内迁建成的新添光学仪器厂和赤天光学仪器厂,属国家机电行业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一直被列为贵阳市、贵州省及国家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企业。
 

“贵阳山多平地少,石头多泥土少,受土地资源环境限制,怎么办?筹建处决定削山建房,房子向天上长。于是,在厂对面小河的另一边,我们找个石头较少的小山包,削平山顶建造四幢干打垒。”这是曾担任新天光电厂二车间支部书记张庆元口述实录的一段文字。像张庆元那样,无数在上海光学仪器厂的干部职工,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于1965年来到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从此成为新添光学仪器厂的一名建设者。

建厂当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指示新天光电厂组织研制我国第一代海军潜望镜,此后在三线建设期间,“新光人”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先后自行设计并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海军潜望镜、不同型号的第一台大型投影仪、大型工具显微镜等,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历史价值。

为传承“三线精神”、记录新天光电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历史进程,新光里文创园应运而生,涵盖“一馆、一区、一厂、一院”。新光里文创园的主展馆由三线建设博物馆和市委初级党校组成,共同构筑起老国企员工的精神家园,成为“三线精神”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

沿着时间轴线“穿越”在交通、航天、国防、工业等各个展区,墙上的老照片、展柜里的航空模型、展厅里的工业仪器,都在诉说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光辉,展现了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和贵阳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校企合作,激发自主创新发展活力
 

作为“三线建设”的代表作之一,新光里文创园内持续生产中的新天光电老厂区,以及由贵阳产控集团旗下市工投公司投资建设的贵阳市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究院”),都是在保留三线工业遗址的基础上用原汁原味的旧厂房遗址改造而成,分别代表着新天光电的“现在”和“未来”。

新天光电过去主要进行潜望镜研发制造和光学计量仪器制造,如今已经成长为集研制、生产、销售“光、机、电、算”一体化精密计量仪器的大中型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校企合作等方式,公司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测量仪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与传统的研发机构不一样,我们研究院以公司化运营为导向,定位创新型研发机构,以研发能力建设为支撑,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牵引,成为产学研用资源互补的重要载体。在与高校密切合作中,双方优势互补,高校研究团队提供理论支撑,而我们则进行专利孵化和成果转化,在精密设备的研发上有着50多年扎实的技术沉淀,也让我们有信心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优质产品,真正地将产品推向市场,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研究院总经理助理、党支部书记杨国林介绍道。

现在我们跟北京理工大学、深圳交通大学、贵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硕博士团队都有紧密的合作,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建立了贵州省光学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机械工业产业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杨国林说,利用平台优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激发创新活力,公司在精密计量、精密轴系、图像处理等领域突破了技术瓶颈,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投影、端度、影像等几何量测量产品批量生产,并解决了许多社会量值传递和精密测量的需求,技术指标达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返销欧洲。
 
“精”“准”发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开新篇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同样也是减污降碳的重点布局板块之一。因此,如何探索一条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直是新天光电思考的课题。在不断摸索中,他们开辟了一条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赋能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

走进市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究院的试组装车间可以看到,在电气、模组试验区,科研人员和资深技术工人正在不断地试验着最新测量程序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一旁的成品摆放区,测控室研究员的刘建刚正在对一台宁德时代龙门影像仪进行产品出售前的检查,包括产品的自动控制系统,电控系统的优化等,在日常工作中,他还负责根据用户需求做产品的开发研究或是根据订单做定制化产品,售前检查这些基础工作对于有着15年测控研究经验刘建刚来说,已经是手到擒来,但他仍旧一丝不苟、丝毫不敢懈怠,用行动践行着“专精特新”的要义。

同样,在影像视频检测仪的生产车间,虽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老技工曾德元仍在忙碌着,只见他对一批即将出口巴西和俄罗斯的仪器反复调整、校对、检查……“我们这一代人对新天光电厂有着深厚的感情,退休返聘回来后我也不能输给年轻人,要认真钻研、细致入微,把好技术关,确保每一批销往国外的产品都没有任何问题。”曾德元说道。

“如今,我们在新能源、铝加工、军工、航空航天制造等领域持续发力,并且为客户打造产品加工过程一体化解决方案,积极介入工业软件、自动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检测线、智能装备的开发应用,推动产品研发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聚焦关键零部件,在智能制造所需的轴系、光学镜头、传感器、控制器等元器件发力,通过研发、测试验证、加工等,最终形成产品,扩大零部件外延,逐步拓展跨行业配套服务。”杨国林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公司主导产品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70%以上,也已顺利拓展国外市场。”

下一步,新天光电、市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究院将协同发力,科技研发和智能化生产落地相结合,继续探索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创新之路,打造行业“智改数转”样板,讲好智造升级故事,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贵阳贵安走好“工业强市”之路贡献数智力量。